扁平疣是常见的皮肤问题,多表现为面部、手背或颈部的小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,表面光滑,颜色接近肤色或略深。部分患者因瘙痒或影响美观,试图通过抠抓、挤压等方式去除,但这种做法可能带来更多风险。
自行处理的潜在危害
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(HPV)感染引起,病毒存在于皮肤表层。抠抓或挤压可能导致疣体破裂,病毒随血液或组织液扩散至周围皮肤,引发同形反应,使原本局限的皮疹数量增多、范围扩大。此外,手指甲携带的细菌可能引发继发感染,导致红肿、疼痛甚至化脓,反而加重皮肤损伤。曾有患者因反复抠抓,导致面部扁平疣蔓延至颈部,治疗周期显著延长。
科学去除的正确途径
扁平疣的消退与免疫力密切相关,部分患者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自行好转,但等待自愈期间需避免刺激。若希望加速恢复,应选择专业的方法。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局部外用药物(如维A酸类、干扰素凝胶),通过调节皮肤代谢抑制病毒复制;或采用冷冻、激光等物理治疗,精准破坏疣体组织。医生会根据疣体大小、位置及患者皮肤状况制定方案,降低复发风险。
日常护理与预防措施
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剃须刀等个人物品,防止病毒传播。皮肤破损时及时消毒,减少感染机会。日常清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,避免过度摩擦疣体部位。适当锻炼、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表示,扁平疣的治疗需遵循科学原则,切勿自行抠抓或使用偏方。若疣体数量突然增多、颜色变深或伴随瘙痒加重,可能是病情变化的信号,应及时就诊。皮肤问题的解决需要耐心,盲目操作可能适得其反。日常应注意观察皮疹变化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等刺激行为,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。